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沈判官 北宋 · 徐积
四月芙蓉花未开,王家客去登瑶台。
瑶台高在白玉京,麟毫玉谱书姓名。
名儒庾子能清悟,肯学买臣严助
受福王明不为身,泽遍生民便归去。
晋七贤图像诗 明 · 薛蕙
四言诗 出处:考功集卷一
在昔有晋,多士间出。
发挥上德,弥纶道术。
遐踪齐骛,高轨竞轶。
竹林之徒,厥维入室。
阮公矫志,贵利弗就。
流连沉湎,却彼婚媾。
英材俶傥,殆乃天授。
大人有传,跨腾宇宙。
峨峨中散,龙章凤姿。
彷徨丘泽,咀嚼云芝。
神交隐沦,精感灵祗。
解形东市,人靡能窥。
邈矣参军,神栖亡愕。
瞬息万代,跬步六漠。
蔑盼贵介,眈彼三爵。
裈中之谭,实维善谑。
仲容秀发,颉颃叔父。
神闇均律,妙洞击拊。
郭奕心醉荀勖妒嫭。
始平之出,何其舛迕。
向子清悟庄惠同科。
析辩神纬,扬此玄波。
佐锻柳下,灌园岩阿。
徘徊鸣笛,恻怆如何。
巨源简静,夙怀高举。
逡巡待价,仪刑朝序。
拔材铨选,画议军旅。
至道在躬,是曰馀绪。
浚冲朗鉴,神量玄远。
时哉多辟,降志舒卷。
并美张裴,附交嵇阮。
酒垆结恸,微情缱绻。
川则珠辉,山维玉绚。
猗嗟七子,亶时之彦。
中行虽忒,聿恊狂狷。
丹青式缋,精爽如见。
怀帅惟审郎中戴公司成 明 · 汤显祖
著冠须访戴,脱冠须访帅。
磊磊一心人,离离十星岁。
戴公入山水,淡迹分明昧。
喜沾清悟姿,不惜沉冥醉。
帅生能造酒,酒色清如菜。
高谈常夜分,哀歌忽雷溃。
两君真晋人,土性有痴慧。
相见即相亲,了非心所解。
如云堕江光,颠倒影在内。
心欢常若兹,日月亦清快。
重来断清啸,不复可人在。
彯撇事诗酒,挪拿坐巾带。
帅生烟雾中,戴公江海外。
但想即成笑,寄书亦何赖。
秋夜酒后步月湖上赋柬诸同学暨弟勿逸 清 · 帅念祖
 押词韵第十八部
琴声甫离指,酒香犹在舌。
客兴如闲云,去去此为别。
夜烟渺何许,冲融傍林樾。
秋气湖上来,新寒摇水月。
玉露零衣襟,澄波照须发。
清悟旋已启,幽赏方未绝。
欲访神仙子,云汉耿明灭。
安得化银桥,相从上瑶阙。
王昕王晖书 北魏 · 邢臧
 出处:全后魏文卷四十三
贤弟弥郎,意识深远,旷达不羁,简于造次,言必诣理,吟咏情性,往往丽绝当世。
恐足下方难为兄,不假虑其不进也(《北齐书·王晞传》。魏末,邢子良爱其清悟,与其在洛两兄书。又见《北史》二十四。)
书赠王文甫1081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四○、《苏文忠公全集》卷六九 创作地点: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
王文甫好典买古书画诸物。
今日自言典两端砚及陈归圣篆字。
用钱五千。
余请攀圣例,每日持一两纸,只典三百文。
文甫言甚善。
川僧清悟在旁知状。
清悟1080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七二、《苏文忠公全集》卷七○、嘉庆《四川通志》卷一六六 创作地点:湖北省黄冈市
川僧清悟,遇异人传墨法,新有名。
江淮间人,未甚贵之。
予与王文甫各得十丸,用海东罗文麦光纸,作此大字数纸,坚韧异常,可传五六百年,意使清悟托此以不朽也。
书别造高丽1080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七二、《苏文忠公全集》卷七○ 创作地点:湖北省黄冈市
余得高丽墨,碎之,杂以潘谷墨,以清悟和墨法剂之为握子,殊可用。
故知天下无弃物也,在处之如何尔。
和墨惟胶当乃佳,胶当而不失清和,乃为难耳。
清悟胶水寒之,可切作水精脍也。
宋守御史中丞太尉孔公后碑 北宋 · 张宗益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九、《阙里志》卷二四
公讳道辅字原鲁孔子四十五代孙。
其世系之详,史册记于国,封爵传其家,名教所宗,海内胥仰。
公天性英异,在髫年则举止庄重,言不妄发。
咸平中乡进士,为兖州首冠。
明年春,御前擢进士第,时祥符五年也。
释褐彭原幕,时年二十七。
守初易之后,郡狱屡处驳议,老吏嗟服。
彭原秩满,祥符九年,诏擢为大理寺丞、宰曲阜,主祠事,不以私恩害公义。
贰枢姜公为本道廉访使,行部过邑,问公税廪庾,公不对,但高谈皇王大略。
姜怒,按其邑,一一脩举,姜不能责。
解邑,迁殿省丞。
入朝上章,陈祖庙制度卑陋不称,乞加脩崇,优诏可其请,命公躬主役事,不日而成。
乾兴元年,迁太常博士
天圣元年,诏入为左正言知谏院
公不避权佞,在谏院七年,封章论事,轩陛尽规,忠言密启,无所隐避,奏章随灭。
天圣八年春,内出双头牡丹,诏两制馆阁赋歌诗以进。
公作古赋奏御,引曰:「臣非馆阁,不得预;
于谏道正辞,臣之职也」。
大旨陈君臣正道,箴补当时,上览之嘉赏。
翊日,有诏直史馆,又判三司理司,寻为北蕃国信使
旧名延鲁,至是改今讳焉
至木叶山,虏主命宴,遣臣就席侑公酒,以小玉盏。
公辞以不饮,侑者既传君旨,又曰:「饮此则气和」。
公曰:「不和无害,但天性不饮耳」。
虏君臣皆相顾。
使还,以除公左司谏、充龙图阁待制
朝廷见语录对虏主有「不和无害」之说,言事者继进,以谓「正触机会,彼当有辞」。
陛见日,上问之,公曰:「契丹黑水所破,势甚衰,但每见朝使臣,俾馆候者预搆语言,挑探强弱,使臣一不敢对,臣恐以此轻中国」。
上大悦,由是群谤不能进。
判流内铨,势利绝私请,孤寒得善地,为当时所称。
天圣九年,出典汶阳,以贰卿单父也。
亭候密迩,奉二亲甚欢,朝野荣之。
汶阳庶务澄肃,奸猾去境。
一日,兵隶絷千馀辈,云私渡黄河。
公亟命释之。
公自判奏曰:「顷者河决南燕,分流及郓,有司创渡,利于诛求。
今水复故道,号为乾河
夫蒙之田,限以南北,民情省便,官禁未除,置之严科,寔非圣意」。
优诏从之。
九年,复判流内铨,旋命公使北庭贺册礼,复命,转兵部员外郎,在职。
天圣十年,出知许州
圭田素厚,过期而后赴。
明道二年四月,就移知应天府南京留守司
是年,管内虫、饥,公虑济之无及,亟发仓以贷,然后闻上。
父子室家相保者,惟南都焉。
才十一月,召入,权御史中丞
朝论肃清,权势引避。
是年,皇后郭氏将出为金庭教主,公亟率谏官、御史十人,袖疏伏阁请对。
时后已有成命,上命内侍近臣就东上閤门引公等赴中书,俾丞相宣谕,公曰:「某等外闻中宫动摇,未详德音,愿面见陛下」。
上已归禁中,不得已见政事堂
丞相与公对立堂上,丞相曰:「禁中事,中丞不得知,或不便于圣人,臣子非所安」。
公曰:「人臣视天子与后,犹子之事父母也。
父母不和,可以谏止,未闻为人子者顺父出母,禁中事不当知」。
丞相又曰:「汉、唐以来,亦尝有废后」。
公对曰:「方今太平,天下待丞相如皋、蒙,日望致君如尧、舜。
汉、唐废后,何足取法」?
丞相不能对,公拂袖引谏官、御史出。
明日晨谒,将至右义门,有吏持敕赴马前,已除谏议大夫、知泰州,台吏押行出都门。
谏官、御史十人,皆一时名辈,范仲淹尝谓所之曰:「孔公方正名,天下所共知。
昨当撄鳞之际,事在不测,观其容止愈端重,颜色不沮丧。
附中臣之对,答丞相之语,应若宿搆,言有条理。
此过于前所闻矣」。
景祐二年四月,移知兖州
公佩本郡符归故乡,专以镇静、敦厚风俗为务。
八月,有诏就拜龙图阁直学士给事中
,近臣有进百首诗者,时相奏可与直学士
上曰:「此百首诗不如孔道辅一言」。
故有是命。
贰卿新改秘书监,夫人进封仁寿郡君,公自府解诣曲阜,一舍之间,旌旗鼓吹之迎引后先,耆幼欢呼,遮拥行路。
至则为寿,燕乐于私第。
荣遇之盛,则有徂徕石守道先生《恩庆堂记》具焉。
又以孟、荀、扬、王、韩五子排邪说,翊大道,像设于祖堂西偏,公为之记。
观其文,亦足以见公之心。
至宝元年,党项逆节,朝廷思得体貌大臣端本澄源,拜公御史中丞
公拜命受职,知无不言,无所回避,奸邪侧目矣。
上已许大用,素忌公者畏其同列,一夕事变,且以治狱有附会,明日罢御史中丞,知郓州
二年十一月道辅中丞出知郓州
开封府士元以赃败,辞连知枢密节度、参知政事程琳。
宰相张士逊以素恶琳,而疾道辅不附己,将并逐之,谓道辅曰:「上顾程公厚,今为小人所诬,宜为辩之」。
道辅入对,言琳罪薄,不足治。
上怒,以道辅朋附大臣,故并出之。
公尽瘁感病,行至滑之韦城驿,以不起闻。
诸孤扶护旅榇,归葬于祖林祖墓西南偏。
公娶尚氏,淑令有文,进封邹国夫人
子二人,曰舜亮、曰宗翰,并中进士第
女三人,长适殿中丞李黄中封寿光县君
次适王氏,次适张氏,皆早卒。
孙七人:若升、若谷、若古、恢、惇、忱、恂,皆仕。
呜呼!
公平生以忠孝节义自任,介然卓立天地间,一旦被谴,谗佞奸纤喜相慰劳。
茫茫苍天,无言而默识。
贤如杨震、萧望之,犹不免当时谤,分犯群邪众恶,虽遇仁主,犹不得安其位,行其道,终于牖下,复何恨焉!
辞陈公之说,折节待迁,手断妖蛇,不足为公道者,此不复书。
公在位时,诸子尚幼,故平生风迹不能尽记,惟宗益知之寔详。
然常恨世无直笔,天下铭撰皆为势利所屈,不惟欺人耳目,抑亦自欺肺肝。
幽有鬼神,安得无过?
今所论次,直欲质诸高厚,表于方来,矫势利以传信。
谨为铭曰:
圣人之后,不必皆贤。
唐尧虞舜,嗣绪顽然。
君子之德,未必俱全。
子游子路,科等分焉。
伟哉孔公,贤德咸备。
自性达物,以诚求志。
刚粹言大,静方宣地。
节义不回,忠孝自遂。
长于图治,勇在除奸。
文能靖国,武可摧山。
视虏于掌,忧国在颜。
孰知天意,使去人间。
谓天生贤,为宋左右。
胡其多难,跋前踕后?
谓天祚圣,为孔裔胄。
胡其不延,摧英陨秀?
人谓至难,公独为易。
羌胡可诛,麟凤可致。
志今在泉,功不见世。
神明共知,良史勿记。
史笔是非,人情好恶,在昔难平,于今孰保?
公葬祖林,神物来护。
忠骨英声,长耀千古。
工部郎中张宗益撰。
北宋 · 黄裳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云上(四库本作出)江天意已浓,化机先下隔年功。
明吞夜后梅花月,狂弄春前柳絮风。
清悟胸襟吟更逸,寒惊毛骨醉还空。
渔蓑归去岂其乐,相贺惟闻田舍翁
仁宗论废郭皇后明道二年十二月 北宋 · 段少连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二、《国朝诸臣奏议》卷二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三、《范文正公集》附《诸贤赞颂论疏》、《隆平集》卷一四、《东都事略》卷六○、《太平治迹统类》卷一○、《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三三、《宋史》卷二九七《段少连传》、《历代名臣奏议》卷七四
臣因义激心,以职获谴,天地容载,蒙幸何深。
然理有所未伸,情有所未达,郁悒之志,敢不尽陈之。
初闻非时召两府大臣皇后入道,一日之内,都下喧然,以为皇后母仪天下,固无入道之理。
翌日,又闻两府列状乞降后为净妃,臣与孔道辅、范仲淹等恐诏命一行,难于追复,是以群诣殿閤上疏,而执政进说,使臣等不获面对,止令就中书商量。
宰相虽知其误,然犹责臣等翻覆率易,故道辅、仲淹斥守外郡,臣等例皆蒙罚。
伏以陛下亲政以来,进用直臣,开辟言路,天下无不欢欣。
一旦以谏官御史伏閤,遽行黜责,中外皆以为非陛下意,盖执政大臣假天威以黜道辅、仲淹,而断来者之说也。
望熟思其事,使谗愬不行,忠邪有别,则天下幸甚。
又伏睹戒谕,自今有封章,宜如故事密上,毋得群诣殿门对。
且伏閤上疏,岂非故事?
今遽绝之,则国家复有大事,谁敢旅进而言者。
道辅、仲淹端正敢言,素为奸邪所忌,以言事而黜之,恐奸邪得志而翱翔,方正望风而窜伏矣。
阳城王仲舒伏閤以雪陆贽之罪,崔元亮叩殿陛理宋申锡之冤,当时称之。
今陛下未忍废出皇后,而两府列状议降为妃,谏官、御史敢废伏閤之事而默默乎!
陛下深惟道辅等所言,为阿党乎?
忠亮乎?
幸裁赦之。
寇忠悯公准旌忠之碑 北宋 · 孙抃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五、《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集卷二、《忠悯公诗集》卷首、嘉靖《渭南县志》卷一○、《宋代蜀文辑存》卷五
上祀合宫之明年夏四月,召两府臣谕之曰:「故太子太傅莱国公寇准,方严鲠亮,有文武伟才,在太宗、真宗朝建大功,立大节,输谋纳忠,诚贯白日。
不幸以谴终,朕甚叹嘉之,其敕史氏撰扬勋烈,具志于石,用垂示来世」。
遂以命臣抃。
翌日,又下诏赐「旌忠」之额,且亲篆以贲宠焉。
臣承命恐悸,谨拜手稽首书其事。
公讳字平仲,其先出上谷昌平,盖春秋时司寇苏公有劳于王室,因官以命氏。
后世率多闻人,若东汉子翼河内,破苏茂,画像云台,为中兴勋臣。
孙侍中荣以辨絜亡匿,宗党潜散它土,故谱牒亡传。
又数世,有徙居冯翊者,籍于三峰下,遂为华州下邽人
曾祖宾、祖延良,以唐末乱,不仕。
父湘,博古嗜学,有文章名。
晋开运中,登甲科,冠多士,后应辟为王记室,终焉,知人者惜之。
以公贵封燕、陈、晋三国公,赠官至太师尚书令
曾祖母白氏、祖母郑氏、母赵氏,封许、陈、曹三国太夫人
始生,风骨峻爽,与常童不类。
及从师入学校,趋隅占对,毅然有成人风采。
既冠,读《左氏》、《公羊》、《谷梁传》,不俟讲说,不循注疏,三家异同之说,辄援笔剖析以辨明之,辞严理正,沛若大手。
先儒老生曰:「是真所谓宿习者」!
年十九,一举擢进士第,解褐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时太平兴国五年也。
后三岁,补大名府成安宰,三迁殿中丞,调兵食于西夏
还,差通判郓州,得召见,称旨,遂给札试禁中,授右正言、分直东观。
中谢日,赐绯袍银鱼。
汶上之命,充三司度支推官
俄转盐铁蠲司判官公事,会诏百官陈边事,极疏利病,天子器之。
擢署尚书虞部郎中、充枢密直学士、赐金紫、判吏部东铨。
未几,丁曹国太夫人忧,有诏权夺,不得已,起视事。
淳化改元,授左谏议大夫、充枢密副使,寻改同知枢密院事封上谷县开国男
是年十月,领青州
明年九月,召赴阙,守本官、参知政事,进上谷郡开国侯
至道二年闰七月,知邓州
真宗皇帝嗣位,迁尚书工部侍郎
咸平元年五月,移河阳军。
二年八月,改同州
三年夏朝京师,行次阌乡,就授凤翔府
五年五月,诏诣行在,转刑曹、权知开封府
六年六月,迁兵部、充三司使进封开国公
时始复盐铁、度支户部为一使。
景德元年,特授守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二年十一月,加中书侍郎工部尚书
三年二月罢相,进刑部尚书、知陕府
祥符初,扈从东封回,迁户部尚书、知天雄军。
四年四月,改兵部尚书
车驾幸亳,权东京留守
六月,迁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枢密使
八年四月,罢机务,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持节邓州诸军事、行邓州刺史、充武胜军节度邓州管内观察处置使、知河南府西京留守司,移判永兴军
天禧元年二月,换节襄州
三年四月,诏赴京。
六月,特授行中书侍郎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景灵宫使集贤殿大学士
十二月,改尚书右仆射
四年六月罢相,授太子太傅进封莱国公
七月,降授太常卿、知相州
八月,移守安州,途次枣阳,贬道州司马
乾兴元年二月,再贬雷州司户参军
疏通博裕,果敢沉毅,能断大务,不循细检。
喜风干,善议论,与人无城府,接物无崖岸。
顾大义可为者,必奋厉翔跃,以身先之,其勇若贲、获。
至于外险中艰,斩然涯垠,亦坦坦无退衄意。
闻一善,荐道推挽,不进用不已。
附离茍合者,疾之如仇雠。
初补吏,治二邑,推至信,部中会期赋役,止计乡里姓名,谕寺门,民赴之无毫发稽迟者。
本道论荐,至有以鲁恭、卓茂为比。
尝奏事真宗,言切直,上怒起,以手攀衣,复御座,持议益劲,神色瞭然。
事既决,乃退。
上曰:「此真将相才,吾得之,若唐文皇魏郑公尔」!
岁大旱,上问政阙失,对曰:「在《洪范》,天人之际若影响,是固刑有所不平尔。
祖吉、王维皆陛下朝臣,顷曲法受财,各伏万计。
伏诛,家具籍没;
维止校于私室,仍领濠之定远簿,盖参知政事沔同母弟也。
陛下重轻如是,亢熯之咎,殆天所以诫告」。
上嗟悟者久之。
咸平景德中契丹频岁犯塞,多纵游骑剽略,小不利即引去,伪徜徉无斗意。
曰:「是狃我也。
愿朝廷练师徒,简骁锐,分据要害地以备之」。
是冬,果大举举国来寇,越瓦桥,攻高陵,直抵于澶、魏,将饮马河壖。
真宗忧之,召群臣议,或曰:「寇深入矣,宜戒严京师,益重兵守卫,或有西南之幸」。
止之曰:「浅议浅议!
方今圣德明备,上合天心;
将臣协和,参讲师律。
驭顺动而北,彼党类自当遁走;
设未然,则出兵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众,顾主客劳逸之状,我得胜算必矣」。
上悦,于是大驾北征,至澶南城,中外献言愿驻跸以观形势,曰:「不过河,则人心未宁,虏气未慑,非所以取威决胜也。
王超领劲兵屯中山以扼其亢,李继隆石保以大兵扼其左右肘,四方征镇,赴援日至,何虑而不进」?
固争之,连顿首于上前,意气词语,愤然感慨。
是日幸北寨,御北楼,观视营壁,抚劳部伍。
军民欢叶,自近及远,声振于数郡。
虏相视怖骇,不能成列。
俄而劲弓伏发,殄其元帅,因密奉书以请盟,朝廷始遣曹利用往成之。
御史缺,取沉毅敢言士塞诏,同列者不悦,屡白吏持例文进
曰:「宰相所以器百官,今用例,则所谓进贤退不肖乃虚语耳」!
命去之。
故士擢用,在准持衡时,得人为多。
先帝倦庶政,丁谓曲奸迎合,结权倖以用事。
请间便殿,数其姓名曰:「某与某皆壬人,异时不可辅少主,愿更择方亮大臣为羽翼。
皇太子睿德天纵,英声日茂,延师傅,议经史,默识古今成败事,见臣僚决机务,周知天下安危计,虽周之成、汉之昭,殆难以拟议。
陛下胡不协天人之系望,讲宗社之正谋,引登大明,敷照重霄,固祖宗万世之基本」?
言讫,俯伏呜噎。
议未下,明日,党人以急变闻,飞语密中准,坐此得罪。
既行,过零陵,踰大陂,护兵从骑前后不相属,溪夷乘间钞掠而去。
已而酋长召告之曰:「闻寇准在道,若等奈何窃贤相行橐?
神明其佑若乎」!
趋遣种人持所掠还,伏道左引罪且拜,公慰遣之。
南海,晨旦朝谒,从事如常。
其子曰:「守法奉正,士人常操。
以穷通成败易之者,非吾意」。
先是,署东偏屋瓦数楹,陋不庇风雨,完基访材,搆为层楼,置几榻其间,经、史、《庄》、《老》及天竺书,环列前后,暇或看诵之。
宾至则凭高瞰虚,笑语燕燕,若初无廊庙之贵者。
峤南山水峻绝,其道路往往斩崖濒涧,曲折高下,马不能平进。
县官有伐为轻舆以迓者,谢曰:「吾罪人,骑马足矣」。
冒炎溽,扪险阻,日行百里,左右为之泣下,昂然无陨穫容色,其度量过人如此。
及雷阳,吏以图献,阅视之,首载郡东南门抵海岸凡十里,恍然悟曰:「吾少时有『到海祇十里,过山应万重』之句,乃今日意尔,人得丧岂偶然耶」?
自是色空梦幻,深诣谛法,危坐终日,寂无他营。
天圣元年闰九月,移授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行衡州司马
是月七日,以疾终于贬所,年六十三。
呜呼!
非常之功,遇非常之器,业然后成;
不世之节,待不世之忠,贤然后立。
初由计府入辅,属三圣绍统,四隅和晏,上方讲稽儒术,尊右文教,以成太平之形容。
敌入睢盱,出我不意,众号百万,北方骚然。
文绅武绥,策虑倒置,抗难犯之色,建不拔之议。
天威燀扬,霆激而电掣;
大惠铺迪,春熙而日融。
民焉息肩,士也卷甲,憬彼氛祲,凝为至和,逮今三纪矣;
而羽书不驰,烽燧不举,义信惇结,古无与邻。
准之功焉,伏波、周尚父之功矣。
洎自秦川再相时,闱阃亲政,猾险当路,汹汹中外,靡遑底宁。
密图本元,深遏萌渐,毅气一吐,形于谟明,排邪斥疑,滨死不顾。
闻准之风者,心魄骇褫,而后知大正不可干,大奸不可肆,大名不可取,大器不可窥。
佞夫忠,懦夫有立志。
及真皇弃天下,倖党歛手,畏伏忠义,两宫坐朝,庶政平一,辅翊慈惠,卒隆宝图。
准之节,霍子、孟狄梁公之节矣。
笃志于学,而晋公亡,岁时祠祀,感激涕泪,泫然若孺慕者,终其身不易。
成安,兄弟以卜葬为请,曰:「未也,父为士,子为大夫,葬则士,祭则大夫
吾先人以文学中高第,卒事王藩,若追赠未逮,则陪臣矣。
吾岂忍以士礼葬」?
既通显,乃护二丧还成安太子遣中贵人勉谕赙恤,恩礼数踰等,大为缙绅荣。
初,丁崖贰政,以谖冒自任,又能阳为戚施,伺人颜色,密图忌间之渐。
一日,会食政事堂,羹沥须,起以袖徐拂之,正色曰:「公忝国大臣,乃曲躬为官拂须耶」?
谓大愧。
其后邪正寝戾,甚于冰炭,簧言营营,日肆媒孽。
简固醇挺,未始一疑于心。
故及南迁之难,至今天下皆冤之。
无几何败,得窜,道由海康
从者有欲释憾,谋不利于
知之,陈大席一庑间,设戏具,悉召坐,且命之博弈,因隐几观焉。
行,乃罢。
平生著述,于章疏尤工,国政民事亡巨细,钧校利害,为上悉陈之,其旨粹,其言简,故多所开益,馀稿都焚灭弃去,虽至戚不得见。
好为诗,警策清悟,有刘梦得、元微之风格,其气燄奇拔,则又过之。
诸生,两朝内外,更委几四十载。
其间较评诠选,总决浩穰,主财利之烦,膺居留之重,助敷密画,参告大猷,剖符十藩,持节二镇,一践枢弼,再登宰辅。
小则纠逖逋隐,刷除弊欺,严之以关防,正之以绳墨,差立定格,牢不可踰;
大则鼓动贤业,弥纶帝载,朝家系之休戚,政教关之治乱,表正四海,断焉一德。
凡累封户万二百、真二千七百,爵上公,阶勋极品,功臣始赐「推忠佐理」,加「推诚保德崇仁忠亮翌戴」,人臣之遇,其亦至矣。
然而不置私第,不营田园,所得俸赐,皆分给宗党故旧,去之日,家无馀资。
及朝廷许葬洛师,获还之费,仅能完给。
久之,诏复旧官爵,赐谥曰忠悯公
前娶许氏,故给事中仲宣之女,不及贵而亡。
再娶宋氏,故左卫上将军邢公延渥之女,封晋国夫人
无子,以弟之子随为后。
随劲介有履行,终于殿中丞
女四人:长适枢密使尚书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王曙;
次适太府卿毕庆长
次又为毕氏继室;
次适司封员外郎直史馆张子皋
孙四人:长諲,赞善大夫
次诵、诚,并大理评事
次谕,未仕。
君子谓公虑己也轻以约,谋国也勇而固,义在则死不足畏,义亡则生不足惜。
势无以移其操,利无以疚其心。
出处始终,孚合大正。
昔之垂勋名、载简编者有几,宜乎没世三十年而天子思之,生民怀之,缙绅景行之。
古风穆然,炳炳如在。
《诗》云「乐只君子,邦家之基」,准之也。
铭曰:
太宗膺图,章圣御极。
昭武经,诞布文德。
起孤童,遂阶贵籍。
历事两朝,荐釐庶职。
刚严俊明,笃厚质直。
非义不蹈,非忠不迪。
开补治具,桓桓智力。
指陈机宜,侃侃容色。
辽人猖狂,入犯王域。
蚁结魏,狼跳燕北。
抗一言,群类惕息。
天嗣继照,阃慈参翌。
猜萌搆险,佞间投隙。
矢一谋,奸人踧踖。
晏晏万务,愉愉四国。
如石之坚,我社我稷。
如山之安,我疆我埸。
亮节高峙,谗言众惑。
劳既不图,咎从而得。
风涛暮涉,瘴岭晨陟。
气凌飞云,诚贯白日。
至于陨世,曾靡忧戚。
道无久否,用近惜。
申诏在庭,俾书其实。
海田变更,陵谷迁易。
准之大名,时万时亿。
养心殿杏花乾隆丁卯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出处:御制诗初集卷三十九
昨夜女夷剪绛纱,网轩新对一枝斜。
因思杜牧风流句,又见清明时节花。
戏蝶不妨供点缀,流莺未许恣周遮。
色香纷处堪清悟,石鼎烹云沃道芽。
石槽行宫对月叠辛酉岁旧作韵乾隆辛未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二十九
新月凉辉也自妍,晚芳弄影丽便娟。
行宫又驻金秋跸,虚牖全延碧落天。
十岁了然别今昔,半轮初不异亏圆。
閒宵朅尔成清悟,栉栉银云印稳眠。
题秀起堂乾隆己酉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四十九
因深得迥搆书堂,俯仰之间亦异常。
清悟如逢秀其向,与言可作起予商。
霁掀林麓润而净,籁拂纱窗爽不凉。
小坐合兹心意适,驿章陡问忆遐方(昨福康安奏阮惠之侄阮光显业已进关起程前来山庄惟鄂辉等奏廓尔喀吁求内附其头人亦将次到营尚冀早得实信用慰缱怀)
郭皇后影殿劄子嘉祐三年十月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八、《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一一、《太常因革礼》卷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八八、《国朝诸臣奏议》卷八八、《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一六、《经世八编》卷五○、《右编》卷三四、《历代陵寝备考》卷三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所领太常礼院御药院公文称,奉圣旨送画到景灵宫广孝殿后修盖郭皇后影殿图子一本,赴太常礼院定者
其图子,已别具状缴奏讫。
臣伏见近年京师土木之功,糜耗国用,其弊特深。
原其本因,只为差内臣监修,利于偷窃官物,及讫功之后侥求恩赏,以故多起事端,务广兴作。
其甚则托以祖宗神御,张皇事势。
近年以来,如此兴造,略无虚岁。
伏以景灵宫建自先朝,以尊奉圣祖,陛下又建真宗皇帝、章懿太后神御殿于其间,天下之人皆知陛下奉先广孝之意。
然则此宫乃陛下奉天奉亲之所,今乃欲以后宫已废未复之后建殿,与先帝、太后并列,渎神违礼,莫此之甚。
臣窃谓此事必不出于圣意,皆小人私于兴作,有所侥求尔。
盖自前世帝王,于宗庙之外别为庙享以追奉祖宗者则有之,未闻有自追奉其妃、后者也。
盖小人不识事体,但茍一时之利,不思亏损圣德。
伏乞特赐寝罢,以全典礼。
今取进止。
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1054年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六、《欧阳文忠公集》卷二○、《皇朝文鉴》卷一四五、《名臣碑传琬琰集》中卷二○、《吴郡志》卷二六、《续文章正宗》卷三、《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三八、《事文类聚翰墨大全》甲集卷一、《范文正公褒贤集》卷一、《永乐大典》卷一八二○八、《文编》卷五八、《文章辨体汇选》卷六七一、乾隆《河南府志》卷八八、《金石萃编》卷一三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皇祐四年五月甲子资政殿学士尚书户部侍郎汝南文正公薨于徐州,以其年十有二月壬申,葬于河南尹樊里之万安山下。
公讳仲淹字希文
五代之际,世家苏州,事吴越
太宗皇帝时吴越献其地,公之皇考从钱俶朝京师,后为武宁军掌书记以卒。
公生二岁而孤,母夫人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去之南都
入学舍,扫一室,昼夜讲诵,其起居饮食,人所不堪,而公自刻益苦。
居五年,大通六经之旨,为文章论说必本于仁义。
祥符八年,举进士,礼部选第一,遂中乙科,为广德军司理参军,始归迎其母以养。
及公既贵,天子赠公曾祖苏州粮料判官讳梦龄为太保,祖秘书监讳赞时为太傅,考讳墉为太师,妣谢氏为吴国夫人
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趋舍。
其所有为,必尽其方,曰:「为之自我者当如是,其成与否,有不在我者,虽圣贤不能必,吾岂茍哉」!
天圣中晏丞相荐公文学,以大理寺丞秘阁校理
以言事忤章献太后旨,通判河中府陈州
久之,上记其忠,召拜右司谏。
太后临朝听政时,以至日大会前殿上将率百官为寿。
有司已具,公上疏言天子无北面,且开后世弱人主以彊母后之渐,其事遂已。
又上书请还政天子,不报。
太后崩,言事者希旨,多求太后时事,欲深治之。
公独以谓太后受托先帝,保佑圣躬,始终十年,未见过失,宜掩其小故以全大德。
初,太后有遗命,立杨太妃代为太后
公谏曰:「太后,母号也,自古无代立者」。
由是罢其册命。
是岁,大旱蝗,奉使安抚东南。
使还,会郭皇后废,率谏官、御史伏閤争,不能得,贬知睦州,又徙苏州
岁馀,即拜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召还,益论时政阙失,而大臣权倖多忌恶之。
居数月,以公知开封府开封素号难治,公治有声,事日益简。
暇则益取古今治乱安危为上开说,又为《百官图》以献,曰:「任人各以其材而百职修,尧、舜之治不过此也」。
因指其迁进迟速次序曰:「如此而可以为公,可以为私,亦不可以不察」。
由是吕丞相怒,至交论上前,公求对,辨语切,坐落职,知饶州
明年吕公亦罢。
公徙润州,又徙越州
赵元昊河西,上复召相吕公
乃以公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迁龙图阁直学士
是时,新失大将延州危。
公请自守鄜延捍贼,乃知延州
元昊遣人遗书以求和,公以谓无事请和,难信,且书有僭号,不可以闻,乃自为书,告以逆顺成败之说,甚辩。
坐擅复书,夺一官,知耀州
未逾月,徙知庆州
既而四路置帅,以公为环庆路经略安抚招讨使、兵马都部署,累迁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
公为将,务持重,不急近功小利。
延州青涧城,垦营田,复承平永平废寨,熟羌归业者数万户。
庆州城大顺以据要害,又城细腰、胡芦,于是明珠、灭臧等大族,皆去贼为中国用。
自边制久隳,至兵与将常不相识。
公始分延州兵为六将,训练齐整,谐路皆用以为法。
公之所在,贼不敢犯。
人或疑公见敌应变为如何,至其城大顺也,一旦引兵出,诸将不知所向,军至柔远,始号令告其地处,使往筑城。
至于版筑之用,大小毕具,而军中初不知。
贼以骑三万来争,公戒诸将:「战而贼走,追勿过河」。
已而贼果走,追者不渡,而河外果有伏。
贼失计,乃引去。
于是诸将皆服公为不可及。
公待将吏,必使畏法而爱己。
所得赐赉,皆以上意分赐诸将,使自为谢。
诸蕃质子,纵其出入,无一人逃者。
蕃酋来见,召之卧内,屏人彻卫,与语不疑
公居三岁,士勇边实,恩信大洽,乃决策谋取横山,复灵武,而元昊数遣使称臣请和,上亦召公归矣。
初,西人籍为乡兵者十数万,既而黥以为军,惟公所部,但刺其手,公去兵罢,独得复为民。
其于两路,既得熟羌为用,使以守边,因徙屯兵就食内地,而纾西人馈挽之劳。
其所设施,去而人德之,与守其法不敢变者,至今尤多。
自公坐吕公贬,群士大夫各持二公曲直,吕公患之,凡直公者,皆指为党,或坐窜逐。
吕公复相,公亦再起被用,于是二公驩然相约戮力平贼。
天下之士皆以此多二公,然朋党之论遂起而不能止。
上既贤公可大用,故卒置群议而用之。
庆历三年春,召为枢密副使,五让不许,乃就道。
既至数月,以为参知政事,每进见,以太平责之。
公叹曰:「上之用我者至矣,然事有先后,而革弊于久安,非朝夕可也」。
既而上再赐手诏,趣使条天下事,又开天章阁,召见赐坐,授以纸笔,使疏于前。
公惶恐避席,始退而条列时所宜先者十数事上之。
其诏天下兴学,取士先德行不专文辞,革磨勘例迁以别能否,减任子之数而除滥官,用农桑、考课、守宰等事。
方施行,而磨勘、任子之法,侥倖之人皆不便,因相与腾口,而嫉公者亦幸外有言,喜为之佐佑。
会边奏有警,公即请行,乃以公为河东陕西宣抚使
至则上书愿复守边,即拜资政殿学士、知睦州,兼陕西路安抚使
知政事,才一岁而罢,有司悉奏罢公前所施行而复其故。
言者遂以危事中之,赖上察其忠,不听。
是时,夏人已称臣,公因以疾请邓州
守邓三岁,求知杭州,又徙青州
公益病,又求知颍州,肩舁至徐,遂不起,享年六十有四。
方公之病,上赐药存问。
既薨,辍朝一日,以其遗表无所请,使就问其家所欲,赠以兵部尚书,所以哀恤之甚厚。
公为人外和内刚,乐善泛爱
丧其母时尚贫,终身非宾客食不重肉,临财好施,意豁如也。
及退而视其私,妻子仅给衣食。
其为政,所至民多立祠画像。
其行己临事,自山林处士、里闾田野之人,外至夷狄,莫不知其名字,而乐道其事者甚众。
及其世次、官爵,志于墓、谱于家、藏于有司者,皆不论著,著其系天下国家之大者,亦公之志也欤!
铭曰:
范于吴越,世陪臣。
纳山川,及其士民。
范始来北,中间几息。
公奋自躬,与时偕逢。
事有罪功,言有违从。
岂公能,天子用公。
其艰其劳,一其初终。
童跳边,乘吏怠安
帝命公往,问彼骄顽。
有不听顺,锄其穴根。
公居三年,怯勇隳完。
儿怜兽扰,卒俾来臣。
夏人在廷,其事方议。
帝趣公来,以就予治。
公拜稽首,兹惟难哉!
初匪其难,在其终之。
群言营营,卒坏于成。
匪恶其成,惟公是倾。
不倾不危,天子之明。
存有显荣,殁有赠谥。
藏其子孙,宠及后世。
惟百有位,可劝无怠。
集贤院学士刘公墓志铭1069年10月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六、《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五、《名臣碑传琬琰集》中卷三四、《黄氏日抄》卷六一、《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二二五、《四续古文奇赏》卷五二、《文编》卷六一、《汴京遗迹志》卷一七、《文章辨体汇选》卷七○四 创作地点: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
公讳敞,字仲原父姓刘氏,世为吉州临江人
自其皇祖以尚书郎有声太宗时,遂为名家,其后多闻人,至公而益显。
公举庆历六年进士,中甲科,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
丁外艰,服除,召试学士院,迁太子中允、直集贤院,判登闻鼓院吏部南曹尚书考功
于是夏英公既薨,天子赐谥曰文正
公曰:「此吾职也」。
即上疏言:「谥者,有司之事也。
行不应法。
今百司各得守其职,而陛下侵臣官」。
疏凡三上,天子嘉其守,为更其谥曰文庄
公曰:「姑可以止矣」。
权判三司开拆司,又权度支判官同修起居注
至和元年九月,召试,迁右正言知制诰
宦者石全彬以劳迁宫苑使,领观察使,意不满,退而愠有言。
三日,正除观察使,公封还辞头,不草制,其命遂止。
二年八月奉使契丹公素知虏山川道里,虏人道自古北口回曲千馀里至柳河,公问曰:「自松亭趋柳河,甚直而近,不数日可至中京,何不道彼而道此」?
盖虏人常故迂其路,欲以国地险远誇使者,且谓莫习其山川,不虞公之问也,相与惊顾羞愧,即吐其实,曰:「诚如公言」。
顺州山中有异兽,如马而食虎豹,虏人不识,以问,公曰:「此所谓駮也」。
为言其形状声音,皆是,虏人益叹服。
三年,使还,以亲嫌求知扬州
岁馀,迁起居舍人,徒知郓州,兼京东、西路安抚使
居数月,召还,纠察在京刑狱,修玉牒,知嘉祐四年贡举,称为得人。
是岁,天子卜以孟冬祫,既廷告,丞相用故事,率文武官加上天子尊号。
公上书言:「尊号,非古也。
陛下自宝元之郊,止群臣毋得以请,迨今二十年无所加,天下皆知甚盛德,奈何一旦受虚名而损实美」。
上曰:「我意亦谓当如此」。
遂不允群臣请。
礼官前祫请祔郭皇后于庙,自孝章以下四后在别庙者,请毋合食。
事下议,议者纷然。
公之议曰:「《春秋》之义,不薨于寝,不称夫人。
而郭氏以废薨,按景祐之诏,许复其号而不许其谥与祔,谓宜如诏书」。
又曰:「礼于祫,未毁庙之主皆合食,而无帝后之限,且祖宗以来用之。
《传》曰『祭从先祖』,宜如故」。
于是皆如公言。
公既骤屈廷臣之议,议者已多仄目,既而又论吕溱过轻而责重,与台谏异,由是言事者亟攻之。
公知不容于时矣,会永兴阙守,因自请行,即拜翰林侍读学士,充永兴军路安抚使,兼知永兴军府事。
长安多富人右族,豪猾难治,犹习故都时态。
公方发大姓范伟事,狱未具而公召,由是狱屡变,连年,吏不能决。
至其事闻,制取以付御史台,乃决,而卒如公所发也。
公为三州,皆有善政。
扬州,夺发运使冒占雷塘田数百顷予民,民至今以为德。
其治郓、永兴,皆承旱歉,所至必雨雪,蝗辄飞去,岁用丰稔,流亡来归,令行民信,盗贼禁止,至路不拾遗。
公于学博,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
其为文章,尤敏赡。
尝直紫微阁,一日,追封皇子公主九人,公方将下直,为之立马却坐,一挥九制数千言,文辞典雅,各得其体。
知制诰七年,当以次迁翰林学士者数矣,久而不迁。
及居永兴岁馀,遂以疾闻。
八年八月召还,判三班院太常寺
公在朝廷,遇事多所建明,如古渭州可弃,孟阳河不可开,枢密使狄青宜罢以保全之之类,皆其语在士大夫间者,若其规切人主,直言逆耳,至于从容进见,开导聪明,贤否人物,其事不闻于外廷者,其补益尤多。
故虽不合于世,而特被人主之知。
嘉祐中,嫉者众而攻之急,其虽危而得无害者,仁宗深察其忠也。
及侍英宗讲读,不专章句解诂,而指事据经,因以讽谏,每见听纳,故尤奇其材。
已而复得惊眩疾,告满百日,求便郡。
上曰:「如刘某者,岂易得也」?
复赐以告。
上每宴见诸学士,时时问公少间否,赐以新橙五十,劳其良苦。
疾少间,复求外补,上怅然许之。
出知卫州,未行,徙汝州
治平三年,召还,以疾不能朝,改集贤院学士、判南京留司御史台
熙宁元年四月八日,卒于官舍。
享年五十。
呜呼!
以先帝之知公,使其不病,其所以用之者,岂一翰林学士而止哉!
方公以论事忤于时也,又有构为谤语以怒时相者。
及归自雍,丞相韩公方欲还公学士,未及而公病,遂止于此,岂非其命也夫!
公累官至给事中,阶朝散大夫,勋上轻车都尉,开国彭城,爵公,邑户二千一百、实食者三百。
曾祖讳腆,赠大理评事
祖讳式,尚书工部员外郎,赠户部尚书
考讳立之,尚书主客郎中,赠工部尚书
公再娶伦氏,皆侍御史程之女,前夫人先公早卒,后夫人以公贵,累封河南郡君
子男四人:长定国,郊社掌座,早卒;
奉世大理寺丞
当时大理评事
安上太常寺太祝
女三人,长适大理评事韩宗直,二尚幼。
公既卒,天子推恩录其两孙望、旦,一族子安世,皆试将作监主簿
公为人磊落明白,推诚自信,不为防虑,至其屡见侵害,皆置而不较,亦不介于胸中。
居家不问有无,喜赒宗族,既卒,家无馀财。
与其弟攽友爱尤笃。
有文集六十卷。
其为《春秋》之说,曰《传》、曰《权衡》、曰《说例》、曰《文权》、曰《意林》,合四十一卷。
又有《七经小传》五卷,《弟子记》五卷,而《七经小传》今盛行于学者。
二年十月辛酉,其弟攽与其子奉世等葬公于所,以来请铭。
铭曰:
呜呼!
维仲原父,学彊而博,识敏而明。
坦其无疑一以诚,见利如畏义必争。
触机履险危不倾,畜大不施夺其龄。
惟其文章粲日星,虽欲有毁知莫能。
维古圣贤皆后亨,有如不信考斯铭。
尚书户部侍郎参知政事右仆射文安王公墓志铭1059年8月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四、《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二、《名臣碑传琬琰集》中卷八、《黄氏日钞》卷六一、《文编》卷六一、《文章辨体汇选》卷七○五、光绪《虞城县志》卷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公姓王氏,其先太原祁人
其六世祖某,为辉州刺史,遭世乱,因留家砀山
砀山近宋,其后又徙宋州虞城,今为应天虞城人也。
公讳尧臣字伯庸
天圣五年,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州
召试,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光州
岁大饥,群盗发民仓廪,吏法当死。
公曰:「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
乃请以减死论。
其后遂以著令,至今用之。
丁父忧,服除,为三司度支判官,再迁右司谏。
郭皇后废,居瑶华宫,有疾,上颇哀怜之。
后废时宦者阎文应有力,及后疾,文应又主监医。
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以释天下之疑。
事虽不行,然自文应用事,无敢指言者,后文应卒以恣横斥死。
后犹在殡,有司以岁正月,用故事张灯。
公言郭氏幸得蒙厚恩,复位号,乃天子后也,张灯可废。
上遽为之罢。
景祐四年,以本官知制诰,赐服金紫,同知通进银台司兼门下封駮,提举诸司库务,迁翰林学士知审官院。
元昊反,西边用兵,以公为陕西体量安抚使
公视四路山川险易,还言某路宜益兵若干,某路贼所不攻,某路宜急为备。
至于诸将材能长短,尽识之,荐其可用者二十馀人,后皆为名将。
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任福等战死。
韩丞相主帅失律,夺招讨副使,知秦州
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夺招讨副使,知耀州
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智勇,名动夷狄,不宜以小故置之,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尤不可深责主将
由是忤宰相意,并其他议,多格不行。
明年,贼入泾原,战定川,杀大将葛怀敏,乃公指言为备处,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而前所格议,悉见施行。
因复遣公安泾原路,公曰:「陛下复用韩琦、范仲淹,幸甚。
然将不中御,兵法也,愿许以便宜从事」。
上以为然,因言诸路都部署可罢经略副使,以重将权,而偏将招讨使以军礼。
德顺军于笼竿城,废泾原等五州营田,以其地募弓箭手。
其所更置尤多。
方公使还,行至泾州,而德胜寨兵迫其将姚贵闭城叛。
公止道左,解装为榜射城中,以招贵,且发近兵讨之。
初,吏白曰:「公奉使且还,归报天子尔。
贵叛,非公事也」。
公曰:「贵,土豪也,颇得士心,然初非叛者,今不乘其未定速招降,后必生事,为朝廷患」。
贵果出降。
明年四月,以学士权三司使
自朝廷理元昊罪,军兴而用益广,前为三司者,皆厚赋暴歛,甚者借内藏,率富人出钱,下至果菜皆加税,而用益不足。
公始受命,则曰:「今国与民皆弊矣,在陛下任臣者如何」?
由是天子一听公所为。
公乃推见财利出入、盈缩,曰:「此本也,彼末也」。
计其缓急先后,而去其蠹弊之有根穴者,斥其妄计小利之害大体者,然后一为条目,使就法度。
副使判官不可用者十五人,更荐用材且贤者。
期年,民不加赋而用足。
明年,以其馀偿内藏所借者数百万。
明年,其馀而积于有司者数千万,而所在流庸稍复其业。
公曰:「臣之术止于是矣,且臣母老,愿解烦剧」。
天子多公功,以为翰林学士承旨,兼端明殿学士群牧使
初,宦者张永和方用事,请收民房钱十之三以佐国事。
三司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公执以为不可。
度支副使林潍永和,议不已,公奏罢,乃止。
益、利、夔三路转运使皆请增民盐井课,岁可为钱十馀万,公亦以为不可。
而权倖因缘,多见裁抑。
京师数为飞语及上之左右,往往谗其短者,上一切不问,而公为之亦自若也。
及公既罢,上慰劳之,公顿首谢曰:「非臣之能,惟陛下信用臣尔」。
丁母忧,去职,服除,复为学士群牧使,再迁给事中
皇祐三年,以本官为枢密副使
公持法守正,遂以身任天下事,凡宗室、宦官医师、乐工、嬖习之贱,莫不关枢密而滥恩倖,请随其事,可损损之,可绝绝之,至其大者,则皆著为定令。
由是小人益怨构,为飞书以害公,公得书,自请曰:「臣恐不能胜众怨,愿得罢去」。
上愈知公为忠,为下令购为书者甚急,公益感励。
在位六年,废职修举,皆有条理。
枢密使狄青以军功起行伍,居大位,而士卒多属目,往往造作言语以相扇动,人情以为疑,而青色颇自得。
公尝以语众折,为陈祸福,言古将帅起微贱至富贵而不能保首领者可以为鉴戒,稍沮畏。
嘉祐元年三月,拜户部侍郎参知政事
三年,迁吏部侍郎
八月二十一日,以疾薨于位,享年五十有六。
公在政事,论议有所不同,必反复切劘,至于是而后止,不为独见。
在上前,所陈天下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未尝自名。
其所设施与在枢密时特异,岂政事者丞相府也,其体自宜如是邪?
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
与其弟纯臣相友爱,世称孝悌者言王氏
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
有文集五十卷。
将终,口授其弟纯臣遗奏,以宗庙至重储嗣未立为忧。
天子悯然,临其丧,辍视朝一日,赠左仆射太常谥曰文安
曾祖讳化,某官,赠太傅
妣戚氏,封曹国太夫人
祖讳砺,某官,父讳渎,某官,皆赠太师中书令尚书令
祖妣袁氏,郓国太夫人
妣仇氏,徐国太夫人
娶丁氏,安康郡夫人
子男三人:同老,大理评事
周老,太常寺太祝,早卒;
朋老,大理评事
二女:长适校书郎戚师道,早卒;
次未嫁。
王氏自迁虞城,由公曾祖而下,或葬双金,或葬土山,皆在虞城
嘉祐四年八月十日,改葬公之皇考于宋城县平台乡石落原,而以公从葬焉。
铭曰:
王为祁人,遭乱不还。
六世之祖,初留砀山
其后再迁,虞宋之间。
遂安其居,葬不远卜。
宋多名家,王实大族。
族大而振,自公显闻。
公初奋躬,以学以文。
逢国多事,有劳有勤。
利归于邦,怨不避身。
帝识其忠,谓堪予弼。
副枢机,出入惟密。
参政事有谋谟。
谁中止之,不俾相予。
帝有褒章,悯饰之赠。
长于百寮,考德惟称。
维古载功,在其庙器。
今亦有铭,幽宫是閟。
尚书兵部员外郎知制诰谢公墓志铭1040年8月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欧阳文忠公集》卷二六、《名臣碑传琬琰集》中卷二一、《三续古文奇赏》卷二四、《文编》卷六一、光绪《富阳县志》卷一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朝散大夫、行尚书兵部员外郎知制诰、知邓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上轻车都尉阳夏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谢公,讳绛字希深
其先出于黄帝之后,任姓之别为十族,谢其一也。
其国在南阳宛,三代之际,以微不见,至《诗·嵩高》,始言周宣王使召公营谢邑以赐申伯
盖谢先以失国,其子孙散亡,以国为姓。
历秦、汉、魏,益不显,至晋、宋间,谢氏出陈郡者始为盛族。
公之皇考曰太子宾客讳涛,其爵陈留伯,至公开国,又为阳夏男,皆在陈郡,故用其封,复因为陈郡人
然其官邑、卒葬,随世而迁。
其谱自八世而下可见,曰八代祖汾,为河南缑氏人
五代祖希图,始迁而南,或葬嘉兴,或葬丽水
自皇考已上三代,皆葬杭州之富阳
公以宝元二年四月丁卯来治邓,其年十一月己酉,以疾卒于官。
以远不克归于南,即以明年八月,得州之西南某山之阳,遂以葬。
公享年四十有五。
初娶夏侯氏,先卒,今举以祔。
后娶高氏,文安县
三男六女:男某,皆将作监主簿
女一早亡,五尚幼。
公之卒,其客欧阳修吊而哭于位,退则叹曰:「初,宾客之薨,获铭其德,纳诸富阳之原。
今又哭公之丧,哭者在位,莫如旧,盖尝铭其世矣」。
乃论次其终始,曰:公年十五起家,试秘书省校书郎,复举进士中甲科,以奉礼郎颍州汝阴县,迁光禄寺丞
上书论四民失业。
杨文公荐其材,召试,充秘阁校理,再迁太常丞通判常州
丁母晋陵郡许氏忧,服除,迁太常博士
用郑氏经、唐故事,议昭武皇帝非受命祖,不宜配享感生帝。
天圣中,天下水旱而蝗,河决,坏滑州
又上书,用《洪范》五行、京房《传》推灾异所以为天谴告之意,极陈时所阙失,无所讳。
《真宗国史》,迁祠部员外郎,直集贤院,通判河南府
移书丞相,言岁凶,嵩山宫宜罢勿治。
又上书论妖人、方术士不宜出入禁中,请追所赐先生处士号。
岁满,权开封府判官,再迁兵部员外郎,为三司度支判官
上书,论法禁密花透背,诏书云自内始,今内人赐衣,复下有司取之,是为法而自戾,无以信天下。
言后苑作官市龟筒,亦禁物,民间非所有,有之为犯法,因请罢内作诸器。
皆以其职言。
又言有司多求上旨,从中出而数更,且谓号令数变则亏国体,利害偏听则惑聪明,请者务欲各行,而守者患于不一,请凡诏令皆由中书枢密院,然后行。
郭皇后废,上书,用《诗·白华》引申后、褒姒以为戒。
景祐元年丁父忧,服除,召试知制诰判流内铨
谏者言李照新定乐不可用,下其议,议者久不决。
公为两议,曰:「宋乐用三世矣,之法不合古,吾从旧」。
乃署。
其一议曰:「从新乐者异署」。
议者皆从公署。
公为人肃然自修,平居温温,不妄喜怒。
及其临事敢言,何其壮也!
虽或听或否,或论高而不能行,或后果知其言,皆传经据古,切中时病。
三代已来,文章盛者称西汉,公于制诰,尤得其体,世所谓常、杨、元、白,不足多也。
公既以文知名,至于为政,无所不达,自汝阴已有能名,佐常州,至今常人思之。
思公河南,悉以事属之。
是时,庄献明肃太后、庄懿太后起二陵于永安,至于铁石畚锸,不取一物于民而足。
国子学,教诸生,自远而至者百馀人,举而中第者十八九。
河南人闻公丧,皆出涕,诸生画像于学而祠之。
初,吏部拟官,以圭田有无为均。
公取州县田,覆其实者,准其方之物贾,差为多少,揭之省中,它有名而无实者皆不用,人以为便。
天下之吏有定职而无定员,故选者常患其多而久积,吏缘以奸。
至公为之选,而集者有不逾旬而去,天下皆称其平。
其遇事尤剧,尤若简而有馀。
及求知邓州,其治益以宽静为本,州遂无事。
先时,有妖僧者以伪言诱民男女数百人,往往昼夜为会,凡六七年不废。
公则取其首恶二人寘之法,馀一不问。
民始知公法可畏而安于不苛。
南阳堰引湍水溉公田,水之来远而少能及民,而堰撤墩破。
公议复召信臣故渠,以罢邓人岁役,而以水与民,大兴学舍,皆未就而卒。
始公来邓,食其廪者四十馀人,或疑其多,及其丧,为之制服,其治衣栉,才二婢,至三从孤弟妹,皆聚而食之。
卒之日,廪无馀,家无馀赀。
入哭其堂,椸无新衣。
然平生喜宾客谈宴,怡怡如也。
自少而仕,凡三十年间,自守不回,而外亦不为甚异,此其始终大节也。
太史公世称其文善以多为少,今予不能,乃不暇具书公之事,而特著其大者略书之。
噫!
公之事何多欤!
繁予文而不克究,使公而寿,且用极其材,则凡今所书,又有不暇书而又著其尤大者尔。
将葬,其嗣子某来乞铭。
铭曰:
寿吾不知,命系其偶。
不俾其隆,安归其咎?
惟德之明,惟仁之茂。
惟力之为,而公之有。